万级洁净车间里,卷绕机正高速转动;机械手抓取卷绕好的电芯放至模组线上,实现精准分档,保障电芯一致性;AGV(无人搬运车)来回穿梭转运成组的电芯……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进位于滁州市经开区的天合储能超级工厂,在自动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支撑下,一颗颗天合芯从这里生产出来,组成电池包,装入电池柜,运往世界各地。“基于天合光能26年在光伏赛道积累的渠道、品牌价值,我们充分利用这种优势,寻找储能与光伏的最佳结合方式。”天合储能总裁孙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垂直一体化布局
在电极制造车间,多台搅拌机轰鸣,有序运转。“按照自动混合模式,原材料通过搅拌机进行制浆,整个制浆过程大约6小时。”天合储能相关业务人士介绍,“而电芯生产要经过电极、装配、化成三个制造车间21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。”
与生产相关的信息会及时反馈到电芯智能制造数字化运营平台,屏幕上图表数字不断跳动,实时监控各车间生产情况,为电芯制造保驾护航。
据孙伟介绍,这套智能化MES(制造执行系统)能对生产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、分析,及时改善工艺流程,提高产品质量,不断提升工厂的智造能力。
天合储能开展全产业链布局。“从电芯、EMS(能量管理系统)、BMS(电池管理系统)、PCS(储能变流器),再到集成,并有相应的系统软件,天合储能均有布局。”孙伟表示,“电芯占储能产品成本60%以上,成本占比最高的这部分要重点关注。”垂直一体化布局主要基于两点考虑:成本和持续创新。以当前主流的280Ah或300+Ah、71173/207结构的方形电池为例,“我们从系统角度出发,进一步简化电池仓结构,提高体积利用率,同时对电芯进行反向设计。如果没有电芯设计和制造能力,这样的路径走不通。”
目前,天合储能分别在常州、大丰、滁州部署了生产基地,预计到2023年底储能电池、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产能将达到12GWh,到2024年二季度末产能将达到25GWh。
通过峰谷电价差套利
在天合储能滁州基地一块空地上,放置着十几台工商业储能系统新品Potentia蓝海,工人们正忙碌着进行调试检测。
“相对于以强制配储为驱动力的大储(源网侧储能)市场,工商业储能更具有市场化商业逻辑,主要通过电网峰谷电价差进行套利。”孙伟认为,工商业储能市场会快速爆发。
峰谷电价差套利是指在电价低谷时给储能系统充电,在电价尖峰时利用储能系统供电,从而通过电价差实现盈利。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数据,上半年,共有19个地区最大峰谷电价差超过0.7元/kWh,较去年同期价差持续扩大。
“目前,国内工商业储能主要应用场景是峰谷电价差套利。”孙伟告诉记者,北美、欧洲等地区的应用场景更丰富些,除峰谷电价差套利外,还有电网增容、调频调峰、应急用电等。
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高小兵认为,工商业储能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,参与者以中小型企业居多,目前国内市场集中在浙江、江苏和广东等地,以天合光能、阳光电源、晶科能源、阿特斯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正加速布局工商业储能赛道,预计2023年我国工商业储能出货量将达到7GWh-8GWh,2030年将达到50GWh。
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《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预计到2025年,全球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将在190亿-240亿元之间。从区域分布看,全球工商业储能主要集中在美国、德国、日本和中国,上述四个国家工商业储能装机量约占全球装机总量的79%。
储能赛道前景广阔
储能赛道近年来吸引了众多“玩家”涌入。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国内新增储能项目(含规划、建设和运营项目) 850个,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;全国新增注册新型储能相关企业近4万家,超过去年新增注册企业总数。
热闹的背后暗藏隐忧。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表示,截至2023年上半年,国内动力(储能)电池实际产能近1900GWh,行业名义产能利用率不到一半,且仍在下滑,产能过剩隐忧显现。目前,储能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。
孙伟表示,储能产品使用周期长,工商业储能至少要用10年,大储要用20年-25年。储能制造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,做好售后服务,否则会被淘汰出赛道。
“用户需要安全、性价比高的产品。”孙伟表示,以天合储能近期发布的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为例,该储能系统产品专注于大储,其单仓容量可以达到5MWh,采用自研自产的314Ah天合芯,降本增效优势突出。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,大储作为发电侧光储耦合的应用方式,拥有广阔的应用市场。未来天合储能大储业务可能占整体业务量的90%。
主办单位: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
管理运维: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
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1号
ICP备案号:桂ICP备 06011433号
电话:0772-2827563
传真:0772-2830586